轉創(chuàng)文萃 十四五規(guī)劃專題 國企改革 智庫縱橫 轉創(chuàng)觀察 國家總部經(jīng)濟課題 總部經(jīng)濟專家?guī)?/a> 轉創(chuàng)精英 產業(yè)運營 智庫機構 紀檢監(jiān)察 幕僚匯 轉創(chuàng)管理評論
新加坡比較著名的智庫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qū)最發(fā)達的三個國家,也是東亞研究機構與團體最多、東亞學研究成就最大的三個國家。新加坡雖小,其東亞研究卻尤有特色。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所、南洋學會是東南亞區(qū)域關于東亞研究之重鎮(zhèn)。伴隨東南亞國家現(xiàn)代化的進展和一體化的進程,東南亞地區(qū)的機構與團體會愈來愈多。這些研究機構和團體發(fā)表關于東亞研究的各種學術期刊,并有各自的信息網(wǎng)站。除了東盟的有關網(wǎng)站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qū)關于東亞研究的信息發(fā)達區(qū),這與此兩國是東南亞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不無聯(lián)系。亞太經(jīng)合組織秘書處網(wǎng)站亦由新加坡設立。東盟官方網(wǎng)站則設在印度尼西亞。
2009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智庫與公民社會計劃(Think Tank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me)”下展開了一項對全球1000多個智庫的“走進智庫”(Go to Think-tank)國際智庫排名活動,這是繼2008年后第二次針對全球智庫進行的調查。新加坡兩個智庫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RSIS)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SPP)在這項環(huán)球智庫的排名中,名列亞洲地區(qū)的前十位。前者排名亞洲第三,后者則是第七位。而在去年的全球智庫排名中,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ISEAS)排名亞洲第七,今年則滑落到第29位,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國防與戰(zhàn)略研究院)排名亞洲第十。今年在亞洲排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別是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與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與去年排名相比,這兩所智庫互相對調了位置。
這項排名的評估因素,包括各智庫的學術聲望與成就、智庫的專才的多元性、是否有效激發(fā)政策的革新思維以及智庫同決策、傳媒及學術界的專才群的接觸是否廣泛等。亞洲地區(qū)有上千個智庫,這項排名顯示新加坡智庫的研究質量已達一定水平,在亞洲地區(qū)擁有一定的分量,也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ISEAS)成立于1968年,是一個區(qū)域研究中心,它致力于研究東南亞地區(qū)的社會政治、安全、經(jīng)濟趨勢和發(fā)展以及該地區(qū)廣泛的地緣政治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該研究所的目標是培養(yǎng)對該地區(qū)穩(wěn)定和安全、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社會和文化變遷等問題有興趣進行多方面研究的研究人員。不僅為引起學術界的研究和辯論,而且也為加強公眾的區(qū)域意識,并為該地區(qū)面臨的各種問題找到可行的解決辦法。
在日益被全球化和區(qū)域化主導的世界,網(wǎng)絡必不可少。該研究所作為一個網(wǎng)絡程序中的服務中心,致力于協(xié)助國際、區(qū)域和地方的研究人員,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鼓舞的人文環(huán)境,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里,思想能得到充分的互動與交流。該所長期進行反思性分析和研究,并激發(fā)人們思考和探索對該地區(qū)主要突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為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該研究所制定了一系列研究計劃;舉辦大型的會議、討論會、講座和研討會;出版研究刊物和書籍;并為研究提供工具支持,包括一個大型圖書館藏書。
40年來,該所的圖書館就一直是該地區(qū)獨一無二的區(qū)域性圖書館和信息中心。它館藏了始于19世紀的50多萬冊有關社會科學方面的綜合性研究材料,尤其是關于東南亞的。主要的內容包括東南亞單一國家之政治、國際關系、軍事研究、社會、經(jīng)濟、文化研究以及東南亞、東盟(ASEAN)的整體研究等。其形式包括印刷品、微卷、視聽資料等等。印刷作品和多媒體材料使用的語言有的是某地區(qū)的語言,有的使用英語或者其他亞歐國家的語言。該圖書館在很多ISEAS的年度報告中被描述成“該所的智慧中心”、“該所的心臟”、“該所研究設施的核心”,“該所研究支撐的基石”。的確,早期東南亞研究所成立之時,該圖書館就被認為是東南亞研究所必不可少的研究支柱。
該圖書館不僅對內部和附屬研究人員開放,而且也對任何有興趣進行東南亞研究的研究人員開放。非東南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應當通過電子郵件或信件進行申請。研究生和榮譽本科生應當在郵件或信件中提供主管部門的介紹信以及他們項目或研究的詳情。新加坡政府和法定機構的人員,以及學術人員可通過各自的圖書館或者行政單位訪問。
ISEAS近期舉行了一系列活動、講座及研討會等,主要內容如下:
1、近期活動
ISEAS的近期活動主題非常廣泛,涵蓋了近期全球的熱點問題。1月活動的主題包括:2010年區(qū)域展望論壇;印度崛起:神話還是現(xiàn)實?;網(wǎng)上約會性別調查:比較新加坡本地及外籍男子和婦女的網(wǎng)絡資料;馬來政治背后的困惑心態(tài) ;新書發(fā)布會--納格伯蒂訥姆:對喬拉海軍遠征東南亞的思考;印度和中國移民社會:比較的視角;應對東南亞經(jīng)濟危機的會議等。2月份為:越南戰(zhàn)爭必然嗎?;將馬來西亞救出中等收入的困境;新書發(fā)布會:新加坡—雄獅;亞洲致命三角:能源安全和東亞關系;東盟自由貿易協(xié)議用于企業(yè)出口嗎?;外圍政治:解釋執(zhí)政黨繼續(xù)控制Sarawak;創(chuàng)新與能源;套期保值的本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回應中國崛起;古代坎帕(Campa(越南))記錄的新亮點等。3月的活動的主題包括:全球治理,安全區(qū)域主義以及東盟作為一個多邊工具的作用;柬埔寨-中國關系:不僅僅是朋友;佛教起源“獅城”:重讀馬來紀年1-6章關于 “獅城”建立的部分;為全球水危機準備糧食;印度尼西亞國有企業(yè)轉型案例:Pertamina現(xiàn)實評估;我們如何應付尖端清潔技術的風險?等。
2、各種講座
(1)新加坡講座
新加坡講座于1980年成立,旨在讓杰出的政治家和領導人的思想和知識有機會在新加坡有更廣泛的受眾。這種知名人士的講演,使得新加坡人,特別是年輕行政人員和決策者,在公共或者私人場合,能從世界領軍人物發(fā)表的關于國際或者地區(qū)的演講中受益。第29次新加坡講座在2008年12月舉行,主題為“在東盟成功的基礎上建設:亞太共同體”。近幾次演講的主題分別為:亞洲和阿拉伯關系的機遇和挑戰(zhàn);開明社會的演變;非洲的希望季節(jié):一種新型的亞非合作伙伴關系;印度尼西亞:變化帶來的挑戰(zhàn);對未來國家的投資和21世界初的經(jīng)濟;歐盟和亞洲:以區(qū)域間合作伙伴的身份共享多樣性;從印度的視角看東盟和亞太地區(qū);日本與東盟在東亞:真誠和開放的合作伙伴關系等。
(2)公開講座
公共演講是為達成該研究所使命的重要部分,即激發(fā)人們思考和探討如何解決該地區(qū)主要的突出問題,ISEAS舉行公開講座有更廣泛的受眾,遠遠超出了學術界,吸引了官僚、外交官、商界人士以及媒體。近期的主題包括:一個東南亞共同體:不只是地理問題;緊急世界的國際合作;東盟和東盟國慶招待會講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關于最近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公開講座;亞洲在當前世界秩序中的作用;對歐洲一體化的思考等等。
(3)亞洲和太平洋講座
ISEAS于1997年5月在新加坡推出亞洲和太平洋系列講座。其目的是給新加坡私人和公共部門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能聆聽知名學者、專業(yè)人士、商界人士、決策者和公共部門的政治領導人,對全球和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金融、商業(yè)及社會發(fā)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的看法。推出本系列講座是ISEAS “繼續(xù)努力促進新加坡人文生活的一部分”。
3、會議及研討會
(1)公眾論壇:從2001年開始,ISEAS就開始每年年初舉行一次區(qū)域經(jīng)濟展望的論壇,探討東南亞等地區(qū)的經(jīng)濟問題;(2)會議:近期舉行的會議主題為:東盟2008圓桌會議- 東盟經(jīng)濟共同體的藍圖;東盟共同體研討會:消除障礙;不太發(fā)達的東南亞的生產網(wǎng)絡、工業(yè)聚集與產業(yè)化戰(zhàn)略研討會;印尼正在尋求發(fā)展范式:微觀與管理的視角等等。(3)研討會:近期研討會主題為:2008世界貿易指標:基準政策與實行;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以及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在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銀行和金融:發(fā)展與展望;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集聚;多哈回合談判的發(fā)展和展望以及它對東南亞的影響;外購和多民族國家的產品分配—理論模型和以豐田為實證;加快工業(yè)化和提高印度尼西亞的國際競爭力等等。
東南亞研究所組織結構為:整個研究所由董事會負責,董事會下設所長和副所長,所長和副所長負責管理該所的各個研究及行政等部門,包括:公共事務部門(Public Affairs Unit,PAU)、圖書館、研究中心(三個)、研究部門、出版、計算機和行政等部門。其中研究部門下有五個分支,而行政部門分為一般/私人行政以及財務兩個分支。
上述組織結構中的三個研究中心是指東盟研究中心(ASEAN)、亞太經(jīng)合組織研究中心(APEC)和爛陀室利佛逝國中心(Nalanda-Sriwijaya Centre,又譯納蘭達-斯利維加亞 )。其中,爛陀室利佛逝國中心是新近成立的一個中心,2009年8月11日,由新加坡居士林、新加坡外交部以及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出資建立的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那爛陀—室利佛逝國”中心正式落成啟用。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古代亞洲社會各方面文化交流的“蛛絲馬跡”,以作借古鑒今之用。研究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東南亞國家以及曾位于蘇門答臘島的古代馬來王國——室利佛逝國。
上述研究部門的五個分支分別是:學科間及多學科研究組(inter-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lusters);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計劃(Regional Economic Studies Programme, RES);區(qū)域戰(zhàn)略和政治研究計劃(Regi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RSPS);區(qū)域社會和文化研究計劃(RegionalStrateg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Programme,Rscs);亞洲趨勢(Trends in Southest Asia); 該研究部門的近期活動主要包括三個研究計劃和八個研究項目,它們分別是:
1、三個研究計劃
(1)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計劃
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RES)的重點是對亞太地區(qū)的經(jīng)濟問題進行研究,特別是關于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東盟)的。這項計劃涉及研究和研究相關的各種會議、研討會、培訓計劃、期刊和文章的出版以及與其他研究機構、大學和發(fā)展組織的合作活動。
RES現(xiàn)已并入APEC研究中心和貿易政策組(Trade Policy Unit,TPU)。新加坡APEC研究中心在1994年,由教育部成立于ISEAS內部。該APEC中心繼續(xù)與該地區(qū)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還有亞太經(jīng)合組織秘書處以及太平洋經(jīng)濟合作議會(PECC)在新加坡的秘書處建立聯(lián)系。RES成員參加了世界各地由亞太經(jīng)合組織網(wǎng)絡研究中心舉辦的會議,尤其是,亞太經(jīng)濟合作研究中心協(xié)會是每年都舉行的會議。
成立于2003年的貿易政策組(TPU),主要進行有關貿易政策,特別是有關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并從東南亞的角度去研究。TPU的活動包括出版貿易政策文件、舉辦研討會、圓桌會議和研討會,以及與其他的與貿易政策有關的機構進行合作。近期研究的內容包括:東盟共同體研討會:消除障礙;日本國際合作研討會:在不太發(fā)達東盟國家的生產網(wǎng)絡、產業(yè)集群與產業(yè)化戰(zhàn)略;探索發(fā)展范式:從微觀與管理的視角研討會;一磚一瓦:東盟經(jīng)濟共同體的建設;東盟2007年圓桌會議:在東亞建立一個強大的區(qū)域金融結構等等。
(2)區(qū)域戰(zhàn)略和政治研究計劃
該計劃旨在解決影響東南亞地區(qū)(和更廣泛的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性問題,了解區(qū)域內各國政治變化的動力。多年來該計劃進行了若干重大項目,包括:對東南亞政府和政治的研究;在新千年新加坡面臨的挑戰(zhàn);東盟-印度關系。該中心的個別研究員還對區(qū)域政治和安全問題有自己的研究項目。
年度研究工作的重點是區(qū)域政治和戰(zhàn)略發(fā)展論壇,這個論壇在每年中期舉行,主要是分析在該地區(qū)政治和戰(zhàn)略發(fā)展的重大趨勢。該論壇顯示了REPS的專業(yè)研究能力,吸引了超過200名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人員,以及外交使團人員。最近的一次論壇于2001年7月25日舉行,吸引了400名聽眾:除了RSPS的研究人員以外,論壇還有兩個主題發(fā)言人--馬來西亞前副首相慕沙?希淡(Musa Hitam)和泰國前外交部長素林?比素萬(Surin Pitsuwan)。
(3) 區(qū)域社會與文化研究計劃
區(qū)域社會與文化研究(RSCS)計劃重點研究各種社會文化問題,包括文化全球化、民間社會和國家關系、階級和身份的形成、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化、大眾消費模式以及語言和民族文化問題。包含社會學、人類學、人種學、當代歷史、性別和文化研究等不同學科,以進行定性研究和理論建構。近期的活動主要包括:馬來西亞研究組;新加坡政治和文化;當代史;宗教與政治;旅居特刊:重溫東南亞研究中的關鍵文本。
2、八個研究項目
ISEAS的8個研究項目包括:東盟-印度研究方案;東盟-中國研究計劃;東盟-日本研究計劃;ISEAS貿易政策組;ISEAS能源論壇;馬來西亞研究計劃;性別研究計劃;FEALAC(Forum for East Asia-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學術網(wǎng)絡項目(FAN項目),分別側重于對于各種更加具體問題的研究。
該研究所董事會任期為3年,董事會成員來自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府、以及新加坡專業(yè)和民間的組織和團體中。董事會由主席、副主席以及若干委員組成?,F(xiàn)任主席為王賡武教授,副主席為黃亞龍先生。
該所主席王賡武教授目前也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主席。他是倫敦大學的歷史學博士,馬來西亞歷史學學士和碩士。他的研究興趣重要是中國歷史、海外華人、民族主義和遷移。王教授是大英帝國的指揮研究院,澳大利亞人文學院的前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的外國名譽會員,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名譽會員。他曾被授予國際學術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他是新加坡東亞研究所主席、李光耀政治公共政策學院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主席、華人文化中心副主席以及臺大戰(zhàn)略和國防研究所委員會委員。他在新加坡馬來亞大學獲得了榮譽學士學位和文學碩士學位,并在倫敦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他曾在馬來亞大學任教,后來在1968年到1986年年間任遠東歷史系主任和天平洋研究中心所長。1986年到1995年,他曾任香港大學校長。他在1997年到2007年間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副主席黃亞龍先生(Mr. Wong Ah Long)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先后于1969年獲得應用化學榮譽學位和1972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目前是太平洋星投資發(fā)展公司的行政總裁,是國際大型的亞洲房地產投資的專門小組成員。在此之前,他是新達城市發(fā)展的首席總裁,該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發(fā)展公司,他巧妙地利用他精明的管理和營銷技能,將該公司成功地改造成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商業(yè)及購物商場中心。 盡管他的工作日程非常繁忙,他仍然抽出他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來支持將大學建設成是一種全球知識型企業(yè)。目前,他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東南亞研究所兩個學院的副主席。他是國際資源小組商業(yè)校友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顧問委員會的成員。黃先生還為促進校友和學校社區(qū)之間加強聯(lián)系做了不少貢獻。他組織的委員會成功地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社區(qū)籌集到了資金,并建立了浙江艾金獎學基金(Kiang Ai Kim Scholarship FundKiang Ai Kim Scholarship Fund)。因此,為表彰黃先生為母校和校友社區(qū)所做的貢獻,新加坡國立大學頒給他新加坡國立大學首屆杰出校友服務獎。
董事會下設所長和副所長。所長為K?凱薩瓦帕尼(Ambassador K? Kesavapany)大使,副所長為錢建華博士(Dr.CHIN KIN WAH)。
K?凱薩瓦帕尼大使從2002年11月1日正式擔任東南亞研究所的行政主管兼學術主任。他的主要職責是規(guī)劃、管理和監(jiān)管該所所有的專業(yè)和研究活動。在此之前,他是東南亞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自1997年3月開始,凱薩瓦帕尼大使是新加坡駐馬來西亞的高級專員。在他30在外交生涯中,他在日內瓦擔任聯(lián)合國常任代表(1991年12月- 1997年3月),并且在外交部擔任重要職位,其中包括東盟董事,(北美和歐洲)董事會II的董事以及(國際組織和第三世界)董事會IV的董事。凱薩瓦帕尼大使是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后階段的積極參與者。1995年,他被全票通過選為世貿組織總理事會的首任主席。隨后,他對確保世貿組織第一次部長級會議于1996年在新加坡舉行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副所長為錢建華博士于2005年5月3日開始正式擔任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的職位。他是新加坡人,并且是2002年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區(qū)域戰(zhàn)略和政治研究計劃的高級研究員。在此之前,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科學系的副教授。他從倫敦大學經(jīng)濟和政治科學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和國際關系博士學位。他曾訪問哈佛大學、倫敦經(jīng)濟學院的國際研究中心、亞洲研究中心以及多倫多大學的國際研究中心。他發(fā)表了許多關于亞太戰(zhàn)略和區(qū)域安全問題的文章,以及對東南亞、東盟區(qū)域主義和機構建設等的重大方針。在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他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所長進行研究計劃的整體協(xié)調和發(fā)展。
ISEAS中的研究人員可分為三類:資深研究員、研究員以及ISEAS研究員(ISEAS的核心成員)。主要研究人員包括:塞韋里諾先生(Mr Rodolfo C. Severino)是東盟研究中心的主管(Head),他是菲律賓人,獲得馬尼拉雅典耀大學人文學士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關系碩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南亞的區(qū)域主義,東盟作為一個機構、作為一個進程。資深研究員(Professorial Fellow)吳慶瑞??鋸(Professor Saw Swee-Hock)教授是新加坡人,他是新加坡馬來亞大學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倫敦大學經(jīng)濟和政治學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新加坡的金融業(yè)、投資分析和管理、馬來西亞人口以及新加坡人口。另外還包括高級研究員和研究員若干。如丹尼斯?佛衛(wèi)顏博士(Dr Denis Hew Wei-Yen)和大衛(wèi)?Koh Wee Hock博士(Dr David Koh Wee Hock)等。另外還包括若干訪問學者等等。
不論是短期或長期的研究員都可以獲得ISEAS所提供的各種研究獎助。目前所提供的研究獎助有:ISEAS研究獎助、ASEAN Affair研究獎助和Duncan Macneil研究獎助。另外,客座研究員可以使用ISEAS的各項設備,但沒有經(jīng)費上的支援。
另外,ISEAS對項目申請者給予獎學金的情況通常會在發(fā)出應征通知的同時進行說明。如在2009年的ISEAS-Buddhist獎學金以及Nalanda-Sriwijaya Center 2010年的獎學金計劃均對獎學金申請者及獎學金情況作了如下說明:已經(jīng)取得博士學位的優(yōu)先。如果申請者居住在新加坡,申請者必須就所給主題寫一篇完整的論文,在ISEAS組織或者參與研討會并發(fā)表公共演講。該獎學金包括:每月(全包)津貼為6,000新元,一次性支付1500新元用于研究的費用。此外,還包括往返母國與新加坡之間的經(jīng)濟機票費用。
ISEAS每年都會在年度報表中對一年該所的各項活動、出版的書籍、期刊以及財政的來源及使用情況進行年度總結。根據(jù)ISEAS 2008-2009年度報告,從2008年6月1日到2009年3月主要從一些機構籌措資金,這些機構主要有東盟秘書處、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波恩大學、城市發(fā)展有限公司、國際發(fā)展研究中心、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李氏基金、倫敦經(jīng)濟學院、國防部、外交部、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共28個機構或者部門,主要是新加坡政府部門以及國內或國際社會團體、企業(yè)法人等。
這些籌集來的費用將用于各項研究、舉辦各種研討會及演講、出版圖書和期刊、管理以及頒發(fā)獎學金等。ISEAS在每年的財政報表中將記錄具體每個項目的花費情況,并且在它的官方網(wǎng)站上進行公布。這些報表中對獲贈費用、稅收、投資收益等費用進行財政匯總,并對行政花費、經(jīng)營管理費用、資產、基金以及雇員人數(shù)及雇員費用等進行匯總并公布。總體而言,ISEAS從國內及國際各組織、企業(yè)籌措資金,并將這些資金的花費情況通過透明的財務制度對外公布。
ISEAS的國際合作主要表現(xiàn)在與各國學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如邀請外國專家進行演講或者舉行國際型的會議等。
近年來ISEAS的國際合作主要有以下三個:
1. 2007年7月3日,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凱薩瓦帕尼大使到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央研究院演講,演講題目為“東盟的結構演化和臺灣在東盟的經(jīng)濟投資”。
2.2008年10月22、23日,亞歐基金會和中國記協(xié)在北京新聞大廈酒店共同舉辦了亞歐峰會第四屆編輯圓桌會議。應亞歐基金會的邀請,北京大學歷史學院梅雪芹教授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會議有兩大主題,分別是:1)全球化的媒體:一致性和碎片化之間;2)媒體在增強環(huán)境意識中的作用:媒體的全球作用。出席會議的有亞洲和歐洲主流媒體的29位資深編輯和記者以及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保加利亞等國的專家學者,會議由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Asad-ul Iqbal Latif研究員主持。討論會期間,梅雪芹教授還與Asad-ul Iqbal Latif研究員聯(lián)系,安排了歷史學院部分本科學生與他進行交流事宜,這一交流活動在10月25日如約開展。參與交流的同學們的表現(xiàn)深得Asad-ul的好評。Asad-ul回到新加坡之后立即發(fā)來郵件,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予以了高度的評價,并表示要在新加坡報紙上報道我院的這次活動。
3.2009年6月7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關于“金融危機全球經(jīng)濟治理與發(fā)展:亞洲及南半球的回應”的高層會議。這次會議由發(fā)展中國家信息系統(tǒng)研究(RIS)主辦,ISEAS與亞洲開發(fā)銀行以及福特基金會等機構一起參加了本次會議的協(xié)辦,該所研究人員也參加了大會的發(fā)言和討論。
東南亞研究所一年平均出版將近四十篇的新文章。截至一九九五年三月止,它已出版了將近七百篇的文章,這些文章反映出了ISEAS向來研究的重點:安全與國際事務、經(jīng)濟發(fā)展及社會變遷;而這些研究都扣緊著ASEAN與亞太地區(qū)。
此外,ISEAS還發(fā)行了三份學術雜志:《東盟經(jīng)濟公報》(ASEAN Economic Bulletin),《當代東南亞》(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以及《旅居:東南亞社會問題雜志》(Sojourn: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另外出版兩份一般性年刊:《東南亞事務》(Southeast Asian Affairs)和《區(qū)域展望》(Regional Outlook)。另外,ISEAS每個月會有一分挾報,名為《趨勢》(Trend),隨著新加坡的《商務時報》(Business Times)發(fā)行,同時也被東南亞其他地區(qū)的報紙所采用,例如:Jakata Post 、Bangkok Post;緬甸的主要政經(jīng)季刊MyanView也于一九九五年開始刊登。
自1972年以來東南亞研究所出版組已出版了近2000學術書籍和期刊,它著重于東南亞的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問題。近年來,出版的相關書籍和期刊主要有如下一些:
1、出版的書籍
(1)2010年出版的書籍主要有
《一個新的檳城試驗研究》 (Pilot Studies for a New Penang);《澳大利亞的對外經(jīng)濟政策和東盟》(Australia'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and ASEAN);《韓國在東南亞不斷變化的角色:擴大的影響和關系》(Korea's Changing Roles in Southeast Asia: Expanding Influence and Relations);《越南城市轉型》(The Vietnamese City in Transition);《推進:東南亞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透視》(Moving Forward: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Moving Forward: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全球經(jīng)濟危機:對東盟的影響》(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Implications for ASEAN);《東盟-加拿大論壇2008》(ASEAN-Canada Forum 2008);《新加坡-雄獅:拉惹勒南傳記》(The Singapore Lion: A Biography of S. Rajaratnam);《區(qū)域展望:東南亞2010-2011》(Regional Outlook: Southeast Asia 2010-2011)。
(2)2009年后期出版的書籍主要有
《東盟的緬甸危機:追求一個安全共同體的挑戰(zhàn)》(ASEAN's Myanmar Crisis: Challenges to the Pursuit of a Security Community);《看東方到看西方:李光耀的印度使命》(Looking East to Look West: Lee Kuan Yew's Mission India);《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新興民主政治》(Islamism in Indonesia: Politics in the Emerging Democracy);《印度洋漁業(yè)開發(fā):威脅與機遇》(Fisheries Exploit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2、出版的期刊
ISEAS最新發(fā)行的期刊主要有:《當代東南亞》(2009年12月);《東盟經(jīng)濟公報》(2009年12月)《旅居:東南亞社會問題雜志》(2009年10月);《東盟經(jīng)濟公報》(2009年4月)(特別聚焦“越南:與本地及外部應對挑戰(zhàn)”)。
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美國布魯金斯學會2008訪問研究員王莉麗認為,所謂智庫,必須要以政策研究為己任,以影響政府決策和輿論為目的。也就是說,智庫的核心競爭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和輿論影響力,而不是其規(guī)模和級別。各國的智庫背景各有特色,美國的獨立智庫最為廣泛,不隸屬于任何政黨及政府部門;日本有影響力的智庫通常以金融機構和財團為背景;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智庫則通常有很強的政黨背景;新加坡智庫則有明顯的政府背景。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作為一個區(qū)域性的智庫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而且從它的資金來源以及國際交往等方面,也可以看出它與新加坡政府、國內以及國外機構、組織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在2008年的全球智庫排名中,它也曾是亞洲前十之列,排名第七,雖然在2009年的智庫該排名有所滑落。但仍然還是能說明ISEAS智庫在亞洲地區(qū)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雖然該研究所目前該研究所研究的重點仍然東南亞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并探索解決該地區(qū)存在的突出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的問題的方法,但同時,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它的研究領域已逐漸擴展到東南亞之外的其他亞太地區(qū)(如中國和日本等),而且研究的學科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加(如2005年開始的性別研究),并且與各國機構組織之間的交往也逐漸增加。總的來說,東南亞研究所研究的廣度在不斷增加、國際合作在不斷加強。
摘自《國際著名智庫研究》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轉創(chuàng)國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55770號-1
Beijing TransVentur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地址: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zhèn)新興路881號
北京市大興區(qū)新源大街25號院恒大未來城7號樓1102室
北京市海淀區(qū)西禪寺(華北項目部)
深圳市南山區(qū)高新科技園南區(qū)R2-B棟4樓12室
深圳市福田區(qū)華能大廈
佛山順德區(qū)北滘工業(yè)大道云創(chuàng)空間
汕頭市龍湖區(qū)泰星路9號壹品灣三區(qū)
長沙市芙蓉區(qū)韶山北路139號文化大廈
歡迎來到本網(wǎng)站,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
稍后再說 現(xiàn)在咨詢